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水利 >> 正文
水利工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15 16:51:48
置用地和厂房并重组招商,可以及时清理整顿关停倒闭企业,以此减少土地闲置时间和面积。

  再次,要立体化利用工业用地。要鼓励企业用地由“横向平铺”向“纵向高度”发展,引导企业加层改建,对于污染小,劳动力密集程度弱的医药类企业可以适度上调容积率和适当下降绿地率,以此优化新城工业用地结构。对于工业用地以外的城市建设用地,要切实保证公共设施用地,优化住宅用地结构,提高交通、市政等其他建设用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在稳定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商业金融、会展物流、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节约控制工业用地,优化新城建设用地结构。

  节约集约用地是新城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路径,但仅仅依靠存量控制远远难以满足新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根据浏阳市政府组织编制的《浏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3]仅新城内的北盛、永安、洞阳三镇在2006-2020年间将新增城镇建设用地2501.87公顷,其中占用耕地将达1011.78公顷。对此,我市可根据《中共长沙市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中“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的要求,在“尊重民意、保障民利”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在借鉴江苏苏州、安徽芜湖、广东广州等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推进经济基础较好的北盛、永安、洞阳三镇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保障、以宅基地永久使用权置换城镇房产的试点工作,以实现既满足新城建设用地需求又确保新城区划内“耕地总量不减少、基本保护面积不减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多元目标。

  (三)采取主动型保护策略,综合利用生态用地

  浏阳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规划中的区域次中心城市之一,“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科学发展理念为新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城将逐步发展成人居和工作环境优美的“宜居宜业”城市。如表1所示,46.59%的林地面积和1.96%的水域面积为新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对此,应采取综合利用原则,保持生态用地多样化。首先可以参照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管理模式,划定一定面积的基本林区和水域加以严格控制和管理,进行定向生态保护,发挥主体生态区的自然涵养和绿化功能;以油茶种植和水产养殖为生态轴,发展绿色产业及休闲旅游业;在城市建设范围内,应当充分利用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发展平面绿化,利用路、桥、楼、河等空间发展立体绿化,利用庭园、楼道、阳台等环境发展居室绿化。在充分利用生态用地的同时,应严格控制新城内的点源污染和水系流域污染,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降低大气和噪声污染,保证生态用地的生态功效少打“折扣”;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和城市环境预防保护工作。

  

  三、工业新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因此,要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体制和机制,保证节约和集约用地落到实处。

  (一)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工业新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当前,浏阳市政府已经组织编制了《浏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浏阳工业新城总体发展规划》也于2010年1月通过专家评审,其中也有专篇涉及“城市总体用地布局”,但内容过于框架,也缺乏节约和集约用地的具体目标及指导思想、保护措施等内容。因此,应根据《浏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和《浏阳工业新城总体发展规划》编制《浏阳市工业新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将其加以细化、刚化,使新城用地特别是建设用地有规划可依,使项目用地服从规划。通过系统编制工业新城节约和集约用地方案,让节约集约用地刚性到执行层面;通过参照新城人口增长速度,充分估算土地利用量的年序变化及未来的土地供需情况;通过编制系统的土地整理方案和土地有序流转方案,确保农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盘活量。

  (二)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与考核机制

  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并不仅仅是国土管理部门的责任,在强化国土资源局和乡镇国土所的土地监管职责的同时,要将发改、工业经济、基地和园区管理委员会、农业、林业、水利、四乡镇等用地部门和单位纳入评价考核机制,建议制定如下评价考核内容:土地利用和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