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企业管理 >> 市场与业务 >> 正文
投资趋于理性 市场逐步规定——建筑业发展环境预测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3-7 12:42:20

  与其他经济领域一样,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对刚刚到来的新的一年同样也充满了希望,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2005年究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抑或烦恼?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判断和把握2005年建筑业的运行趋势?本报今天刊登的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李德全的文章,试图从建筑业新年发展形势展望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也许能够帮助读者廓清一些疑雾。

  2005年,对于建筑业企业是严峻且充满生机的一年。展望2005及其以后几年建筑业的发展环境,可能会呈现如下的一些特征:

  市场:近期受抑制,长期仍繁荣。2004年,国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将在2005年的建筑市场得到进一步反映。尤其是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抑制,对建筑业的影响将更为直接和明显。但是,由于这次宏观调控并不是全线紧缩,而是有保有压,其目的是保证经济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加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建筑产品的绝对需求量仍然具有很大潜力,一些建筑产品供给仍然不足。此外,经济发展理论也表明我们仍处在建筑业规模第一次快速扩张期间。因此,除非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特殊原因,我国建筑市场还会有一段时间的持续繁荣期,但运行方式将发生变化,建设速度也会趋于理性和扎实。

  需求:品质上层次,领域更集中。国家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对于建筑业及其运行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有着很实际的内容,直接影响建筑业建什么,怎么建,建设速度等问题,都将导致国家建设方针、工程建设标准、建筑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用材料、建造工艺技术的变化,是对以往建设模式、建造方式的挑战,总体上建筑产品在品质上会有更高的要求。从建筑市场需求的领域来看,城市公共交通、小城镇、村庄公共基础设施、能源及其能源调度设施、生态、环保设施、教育、卫生设施、工业项目、住宅仍然是需求旺盛的市场领域。

  业主:外部约束加强,趋于理性成熟。随着我国投资建设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政府投资工程的外部约束将进一步加强,外部监督更加严格,投资行为更加规范。同时,投资审批制度的改革,使得企业拥有更多的投资决策权。国家鼓励社会投资,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领域政策的实施,将会进一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加上政府投资工程的规范运作,都将促成“失型、失态”的“假”业主充斥的市场向成熟理性业主为主的市场转变,这是规范的建筑市场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与成熟理性业主增加相伴随的应是建筑市场体制的快速发育成熟,以及对于项目管理、各类代理、各类专业咨询、风险控制、转移管理等专业服务需求的增加。

  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劳动待遇趋向同一。克服社会危机因素,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是新的一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国家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对于就业容量巨大、大量使用农民工、工作环境高危艰苦、市场竞争激烈的建筑业,企业普遍面临着贯彻国家相关规定,规范劳动管理,履行社会职责的重要任务,这对企业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作为政府,应当更加注意规范建筑市场,保证业主具有满足建设需要的充足的资金,遏制拖欠工程的风气和势头;作为企业,将更加注重规范劳动管理,落实全体职工的工资、劳保、保险待遇,建设具有良好社会形象的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政府:职能转变提速,市场监管加强。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依法行政,转向全面管理市场失灵的公共事务为特征的政府职能转变将加快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将围绕建立市场机制、保护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方向展开。对于社会矛盾突出的市场问题继续加强监管,采用行政手段重点加以解决,仍将成为转轨时期政府采用的一种模式。

  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增强竞争能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皇城根下”,“大城堡里”,即中央国有建筑业企业和地方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尤其是这些企业总部的改革,是改革攻坚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改革不仅涉及企业自身,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总体部署、国家有关企业改革相关政策密切相关。对这部分企业的改革,外部力量的推动将比企业内部更加强大和有效。但企业自身积极主动地进行改制研究和改制方案选择,会使企业占据主动和有利位置。

  未来一段时间,企业改革的主旋律仍然是围绕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行的产权、业务、企业组织、产品价值链、短缺要素取得等展开的结构调整和优化重组。以专有技术、特有管理资源、适应市场的运行机制、品牌资源谋求企业发展的路径已经为企业认同,并为此做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整个行业,不同层次的企业轮廓逐渐清晰,各类企业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定位,瞄准目标市场,加强竞争优势建设。一些企业以技术、管理、实力、品牌优势瞄准高端建筑市场和国际市场,建立与之相适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