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无标底招标切莫走味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29 12:24:56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实行无标底招标,推行合理低价中标,已引起业内认识的广泛关注,且在广东、浙江等地区逐步推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这些地区的业内人士反映,自从实行建设项目无标底招标以来,出现了片面低价竞标的现象。业内人士担心:在目前建筑市场仍是“僧多粥少”、建设体系尚未理顺、各项法律法规还未健全的环境下,实行无标底招标是否会对过度低价竞争起到推波助澜作用?是否会引来建筑工程质量的滑坡?

  合理低价中标是国际上的通行办法。在国际市场上,谁的报价给业主带来的收益最大,谁就可以中标,即报价最低者中标。然而,这一游戏规则为何在国内会走味呢?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建筑市场不规范,建设体制改革滞后,是造成合理低价中标演变成恶性竞争的原因之一。据有关媒体披露,由世行贷款投资的华南某高速公路宣告停工,原因是标价太低,施了企业根本没法干下去。近年来,部分世行或亚行贷款的工程项目也曾多次出现类似情况;这种情况在国内其它工程项目建设也有。

  首先,僧多粥少是使合理低价中标扭曲的一大因素。目前,中国有各类施工企业近10万家,有各级资质的达4.5万多家。即使在当前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情况下,施工企业整体施工能力仍远大于市场需求,据业内人士估算,就是按目前的投资规模,施工能力也起码有20%以上的富余。供求失衡使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为了生存,往往采用非正常的降价方式“争食”,而有实力的国有建企又不得不被迫应战,形成相互压价的“怪圈”。华南的这条高速公路招投标时,国内施工企业报价仅相当于标底的70%。这种不计成本的低阶竞争,令当时同场投标的国外建筑商大惑不解。

  其次,国有施工企业改制不到位也是一个原因。据了解,目前国有建企仅30%完成改制,且这些改制企业也没有都真正建立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许多企业老总坦言,企业只要有饭吃,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行。接到项目就等于抢到了饭碗,如果到时候由于资金不足工程干不下去,政府和业主肯定不会置之不理。一些施工企业的老总自己也明白,用压低价格揽到的活儿,要想把工程干完,只有以牺牲质量为代价。一位参加无标底投标的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低价竞标接到的项目,会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订了合同要负经济二环法律责任,另一方面标书上自己定的造价,又“铐”上了自己。

  据了解,在浙江某地,住宅项目的造价已普遍下浮了工程总造价的18%至20%,实际上已跌进了项目成本范围。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建筑业合理的利润在5%至10%时,才有一个较宽松的经济空间。据了解,目前有些地区建筑业的实际利润仅占施工总产值的1%至2%,更有一些项目的施工已根本没有利润。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推行无标底招标,首先要把握合理抵价的原则。“千做万做,蚀本生意不做”。合理低价应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应该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机械、人工等成本支出和间接费支出略有宽余。

  其次,既要维护业主的利益,也要维护承建单位的利益。要通过调节和选择,使造价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准上,真实地反映建筑成本与施工利润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主管部门应该对不同类别的工程设底限,使“最低成本价”的概念有一个较明确的界定,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施工单位的基本权益,更重要的是确保工程质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