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信息技术在电力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邓国标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4 11:38:21  文章录入:ArticleInput  责任编辑:ArticleInput

计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并以PDCA循环过程加以控制。

  送变电公司目前已制定了信息化上纲要规划,并按照“人员、硬件、软件、管理4个环节轮番持续改进”的思路推进信息化管理。

   (2)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广泛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首先,建筑企业管理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广泛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传递的失误。再次,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以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结,建立网上虚拟组织这一概念,变纵向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交流方式,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进而可以实现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

  例如:项目经理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召开虚拟的工作会议;项目组成员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相关的工程师交换资料信息,审阅施工质量,会签图纸和文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掌上电脑将施工质量检测信息直接上网到公司本部进行评定;在竣工验收阶段,各类竣工资料根据质量记录自动生成等。

  目前我公司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及网上办公系统基本实现施工管理过程的扁平化管理。

  (3)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水平。当前,要大力推进施工管理3个控制过程(进度、质量、成本)相关软件的应用。
 
  如,在进度控制方面,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显示关键工作、机动时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特性,使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控制进度,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和时间优化,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目前这类软件已较为成熟;在质量控制方面,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具有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技术难度高的特点,利用质量管理软件与人手操作相比,其优越性非常突出;处理时间短,结果的可靠性高。

  质量管理软件系统可用于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评定,包括各种质量评定报表的生成,各种质量评定曲线的绘制以及根据据各种实测数据对部分项目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但就更直接影响企业的最迫切的目标而言,还是对成本的控制。

  即将到来的建筑待业的大洗牌也将很大程度上在成本控制和企业融资能力的这一环节。因而在成本控制方面,建立和应用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然。这方面的工作送变电公司目前正在起步。

  (4)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以创新精神进行业务流程再造(BPR)。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套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引入,对每个员工的工作方法都将产生巨大的冲击,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只能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以创新精神不断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使企业及员工逐步适应管理信息化带来的冲击。

   施工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个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存在管理混乱和许多重复无效的业务流程。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如果仅仅用计算机系统去模拟原手工管理系统,进行原有业务系统的电子化,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BPR是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对在手工方式下形成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再设计,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管理方法、组织机构,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整合。

  BPR是提高企业项目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不可逾越的阶段,是一次深刻的管理基础变革,是一个管理创新的过程。只有这种“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才可以使企业对项目的管理彻底摆脱困境,重获新生。管理信息系统体现了先进的管理思想,BPR正是贯穿于管理信息系统自始至终的思想精髓,把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看作是BPR实现过程中的一种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