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谈水泥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作者:苏彦龙  文章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10 15:15:41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产生。

  4.3处理方法: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2.5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也较好。

  5 外形尺寸偏差

  5.1现象: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

  5.2产生原因: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

  5.3预防措施:采用整体模板;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5.4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6 露筋

  6.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受力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这样会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使应力不能有效传递;使局部钢筋无混凝土保护层而很快锈蚀,造成结构不安全。

  6.2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混凝土浇注时,振捣器碰撞钢筋,使钢筋垫块移位,造成钢筋紧贴模板或钢筋被移位致使拆模后露筋。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填满钢筋周围,使该处产生露筋,因配合比不当或下料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

  6.2预防措施: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水泥砂浆垫块上应植入铁丝,绑扎在钢筋上,以防振捣时位移。防止钢筋等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混凝土应选配适当石子,使石子最大粒径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拼接模板要严密,木模在浇注前,应用清水将其充分湿润,混凝土下料高超过2m时,要用串筒,防止混凝土离析或跑浆。露筋严重或部位重要时,要经技术和质监部门审验后,按专门方案进行修补,一般露筋,可在有关方面检查后,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然后认真潮湿养护。

  7 缝隙夹层

  7.1现象:施工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受力下降。

  7.2原因:在浇注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注时,捣实不够。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冬季有雪、冰、泥土)积存在混凝土表面,未曾认真检查、清理,再次浇注混凝土时,杂物混入其中;或浇注时,运输架上未铺铁盘,落地灰、木块、草屑等掉入浇注表面,继续浇注时,又未能清理,使之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

  7.3预防措施:水平缝施工缝处为减小旧混凝土的浮皮与软弱砂浆层要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灌注速度,凿除浮浆,硬化后尽早用钢丝刷将表面打毛,再浇注时必须杂物清理干净。混凝土成品的外观缺陷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监理过程中要多注意,做好事前预防措施。

  结语:水泥混凝土施工首先要严格控制原材料和配合比,从模板加工和制作、钢筋的加工和制作、浇注、养护等工序严格控制,提高质量意识,施工精细化,才能保证质量。 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http://www.studa.net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