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分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4 10:31:44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admin

权人的利益。因此,该指标的比值越高越好。施工企业设定的标准一般为 2,否则,表示付息能力保障程度不足。

  (3)流动比率,是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由于流动资产一般应大于流动负债,故该指标通常表现为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倍数。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100%

  该比率在施工企业的标准一般为 120%.

  (4)速动比率,是指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的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中,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和预付费用的金额。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由于流动资产并不能全部用来偿还债务,应该扣除其中的存货和不能变现的预付费用,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 (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的标准一般应保持 1:1,根据目前的情况达到 60%以上也可,当速动比率较小时,说明企业存货过多。

  (5)现金净流量(净现金流量)。指在项目计算期内由每年现金注入量与同年现金流出量之间差额所形成的序列指标,它是计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重要依据,是反映企业内在价值的重要指标,使企业的信用评价更全面、更深入,现金流量表执行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现金流量表》有关规定。

  1.4 企业经营效益

  经营效益主要考核 2 项指标:

  (1)利润总额,是指企业近 3 年平均利润总额。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财务成果。

  (2)总资产利润率。指企业近 3 年平均利润总额与近 3 年平均资产总额之比,用以衡量企业每 1 元资产能够创造多少元税前利润的一个盈利能力指标。管理层可以通过提高生息资产比重,降低非生息资产比重以及控制营业成本等多种途径来提高这一指标,从而提高资产净利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率=(利润总额/资产总额)×100%

  参照值为施工企业一般不低于 4%.

  1.5 企业信誉

  企业信誉主要考核 5 项指标:

  (1)企业资质。以国家建设主管部门评定的企业资质等级为标准,一级资质得 5 分,暂一级得 4 分,二级资质得 3 分,暂二级得 2.5 分,三级资质得 2 分,暂三级得 1 分,四级得 0 分。

  (2)贷款资产形态。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5 个级别。正常和关注贷款者得 12 分,次级贷款者得 9 分,可疑和损失贷款者得 0 分。

  (3)贷款付息情况。根据企业有无欠息进行判别,无欠息得 12 分,欠息期小于或等于一个季度得2 分,欠息期超过一个季度得 0 分。

  (4)存贷比率差。指存款比率与贷款比率的差额,其中:

  存款比率=(企业在本行存款月平均余额/企业全部存款月平均余额)×100%

  贷款比率=(企业在本行贷款月平均余额/企业全部贷款月平均余额)×100%

  依据《中国工商银行建筑安装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确定参照值,施工企业大于或等于 0.

  (5)对外经济担保。考虑企业对外经济担保情况,无对外经济担保得 2 分,对外担保额低于企业资产总额 50%得 1 分,对外担保额高于企业资产总额 50%得 0 分。

  1.6 企业其他因素

  企业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发展潜力、企业社会效益的等方面,考察方法没有具体、明确的可计算指标,考察的内容与评估结果均可因人而异,弹性很大,完全凭借评估人员的经验与水平定性分析。这一项指标在总分中所占比重一般不会很大,分值在 1~5 分之间确定,在企业信用评级中处于相对较次要的位置。

  2 施工企业信用标准的综合评价方法

  根据记分标准对 6 类 19 个指标分别打分,相加后得最终评分值,以判定施工企业的信用等级。国际上通用的信用等级及评分标准见表 1.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