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四川地震灾区农村住房重建一周年纪实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3 11:41:54  文章录入:NewsInput  责任编辑:NewsInput

建保量又保质。

 各地震灾区通过多级部门联动,整合、利用各种资源,采取银行贷款、产权置换、吸引社会资金和引导群众自筹等多种方式解决住房重建资金不足难题。例如,青川县专门成立了一家担保公司,为经济困难的受灾群众提供住房重建担保贷款;石棉县财政部门也与县农村信用社签订协议,成立住房重建担保基金,为受灾农户发放住房重建贷款3269万元。

    各地震灾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积极探索住房重建新形式、新途径。例如,都江堰市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成果,探索城市居民与农村受灾群众合作建房,11000多户受灾农户从中获益;青川县为减轻农民建房资金缺口压力,不鼓励贪大求洋,倡导农户重建住房时多用建筑成本更低的木架结构、建造小面积的适用房,对建造不超过人均30平方米永久性住房的农户,给予每户2000元的奖励。

    各地震灾区组织了大量专业机构和人员对震损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坚持科学规划和选址,及时向进行重建的受灾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重建房屋的质量和抗震安全标准。有关部门还通过建立建材特供机制等,有效平抑了灾区建材价格上涨问题。

    各地震灾区都接到了各种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爱心人士的大量无私援助,这是灾区住房重建快速进行的又一重要力量。在极重灾区绵竹市棚花村,记者见到了正在家里绘制年画的村民钟容。这个130多平方米的漂亮新家,总共花了10万元,其中半数是深圳一家慈善组织无偿资助的。

    一切为了“人人有住房”,一切为了灾区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正是在这些强大力量的支撑下,四川省政府在地震周年前夕再次信心十足地宣告:2009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农房重建工作;2010年5月之前,全部完成城镇住房重建工作。

    重民意以人为本重建路仍然艰巨

    在灾区采访过程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由于受灾群众的经济条件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思想认识不同,对住房重建的利益诉求也不相同,渐入攻坚阶段的灾区住房重建工作将面临任务重、困难多的更严峻考验。

    行走在四川灾区各地,记者发现,还有一些群众仍然居住在板房或过渡房里,生活不便。四川省建设厅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虽然住房重建工作进展很快,但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仍有25万多户受灾农民住房未开建或正在建设中;城镇住房重建因需求复杂建成率更是相对较低,只占到需重建户数的一成多。因此,目前灾区仍然有50多万户群众需要临时住在板房区或过渡房里。

    在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记者看到,村民尚林德在山脚下的新房已经建好一个多月,内部装修也早已完工,但直到现在,他还住在山上用石棉瓦和木头搭起来的简易过渡房里。看着奇怪的我们,尚林德道出了原委:“我家的耕地都在山上,养的猪、牛、羊也在山上,住在上面的过渡房里离得近、好照料。我打算以后农忙时就住山上过渡房,农闲时就住山下的新房,多好!”

    枣树村村委会主任雍明告诉我们,目前,全村有30多户人新房建成但没有搬入新家,想法基本上都和尚林德一样。“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在城镇住房的重建中,由于产权关系复杂、群众诉求多样、协调难度较大,推进工作也比较艰难。都江堰市灌口镇平义社区岷山公寓临街的一栋商住合一的震损楼房,因为业主之间利益诉求不同而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始终没有在拆除重建还是维修加固、成本如何分担等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

    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四川省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强力推进,而是努力协调商业与住宅、大户型与小户型、老房子与新装修房子等不同物业业主之间的矛盾,尽可能找到让群众满意的解决方案。

    尊重民意、以人为本。在这场世界瞩目的历史性灾后住房大建设过程中,它是一条坚持不变的原则。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为此做出了最好的注解:群众认可是灾后恢复重建的最终标准。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