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让信息化建设和谐持续发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27 12:12:24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用户对IT应用的实质认识浅薄,对信息化的“带动”作用理解得过于简单,还没有认识到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和改善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业务能力和效益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因此,我们经常能在一些信息化项目的项目书上看到其建设目标模糊、概念化且不具体。这反映出用户在准备应用IT技术之前没有充分地从自身业务发展的角度考虑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更谈不上有经过认真考虑和分析去解决问题的真正可行的方案。自身都没有认真下工夫搞清楚“做什么、怎么做”的事,难道购置了IT产品,建个系统就能搞清楚吗?又如何能够有效地应用这个系统呢?

  其次,目前国内IT市场的不规范、不成熟,也是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IT产品大量进入,带动了国内IT产业和市场的发展。新颖的设施带来了知识的启迪,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整套精心策划的商业促销活动。而用户对IT应用的难度知之甚少,与销售商所掌握的IT知识很不对称,一个个合同带来了一套套设施的更新,与合同上含糊不清的应用要求所对应的是不会实现的承诺。这里供求两方的公平与利益究竟应该如何保证?

  第三,信息化工程的承建方,即供应商的素质、能力与诚信也是重要因素。国内IT市场目前供方的主要活动者是系统集成公司和一些软件公司等,这些公司的组建与成长过程各不相同,虽说大部分可能都取得了相应的资质或资格认定,但是不少公司的人员缺乏稳定性,知识结构也并不完全配套。同时,由于竞争激烈,忙于市场推广,公司内部建设与管理不到位,因此,很难形成真正有素质有能力的IT工程团队。我们在监理试点发现,有的公司系统集成很不规范,甚至只拿一个系统拓扑图说事而提不出工程施工方案;一些软件公司缺乏能与用户深入沟通的系统分析员,在进入工程后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实用的解决方案都困难;总有一些公司并不把承诺和诚信看得很重要。

  第四,缺乏市场监管。尽管对于IT行业的管理,政府有专门的机构对单位和从业人员进行资质和资格的评审、考试和管理,这对行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IT是高科技行业,IT的应用是综合性知识的系统性应用,必须要通过一个特定的知识融合和有序化加工的过程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构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能达到一定目标的应用系统。而构建和实现这个系统的是身为IT供应商的系统集成公司和软件公司。在这个过程中,IT用户对供应商基本无能力管理,也无行业或第三方的监管,整体上缺乏对IT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无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这样,对一些素质、能力和诚信欠佳的供应商缺乏约束,岂不等于为这个构架应用的过程敞开了失败的大门?

  为改变信息化建设中的上述状况,“十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信息化项目要实行监理(中办发[2002]17号文件)。随后,相关部门组织制定了《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国家标准,开展信息工程监理试点,对监理单位的资质和监理人员的资格开始实施管理。经过这几年的准备,目前,贯彻执行《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对信息化工程建设开展监理制的社会大环境已经开始形成。

  监理的关键作用

  在《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中明确规定,监理要协助业主单位明确工程需求,确定工程建设的目标,要使工程实施的系统技术设计方案能完全符合工程的需求和目标,并制订出合理可行的工程实施方案和施工计划。同时还规定,监理要按照上述计划,根据整个工程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主要环节来监督、控制实施过程的关键点,保证每个环节实施的质量、进度符合计划,满足合同要求,能最后符合测试和验收的要求。监理对实施过程的监督、控制的方法主要是检查承建方的项目管理是否健全、规范,是否按规范执行,执行的记录和最后实施提交的结果。所以,监理必须要具备非常丰富的工程设计、实施及管理经验。

  事实上,信息化建设是基于知识的系统化思维加工和运作的过程,它要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信息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赋予它知识的有效应用。赋予它知识的过程首先是加工可产生应用效果的新知识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涉及对知识的加工和运作的工作量、复杂性和难度,通常启动一个较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或初次进行建设,都应该从三个层面逐步实现。

  第一步,在整体层面构架起一个适合全局、能有效应用的新知识的体系结构框架,即总体规划。这是在确定的范围内(如一个部门、单位)针对全局欲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总目标和需采取的途径,按照一定的方法,在分析己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充分论证,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总体解决思路。

  第二步,选择总体规划中所确定的事关全局、需急迫解决且条件基本成熟的子目标,作为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