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当前我国招投标领域的五大问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18 12:28:22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问题之一:体制混乱,多头管理。

  招投标项目是按行政隶属分别由各省、市、县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管理、监督,这就形成了条块分割、多头监管的局面,体制上就带来了混乱。

  问题之二:同体监督,政企不分。

  2000年的四川省郑道访案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既是原交通厅副厅长(招投标活动的管理者,监督人),还兼任工程建设公司的董事长(发标人),同时头上还顶着"评标委员会主任"的桂冠(评标专家负责人),几种职务集于一身。

  问题之三:虚假招标,明招暗定。

  为了内定中标者,有的公开弄虚作假、随意更改招标书和打时间差。例如,在全国产生恶劣影响的漳州市医院门诊楼工程为了让暗定的企业中标,竟"补充条文",让报价比第一名高出近百万元的企业中标。

  问题之四: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招标失灵。

  一些地区或部门为确保本地、本系统建筑企业中标,还采取歧视性资质审查、限制信息发布地点和范围、制定不公平的评标标准和方法等措施,排斥外地或外系统的投标人。

  问题之五:评标不公,缺有效办法。

  目前评标不规范的表现主要有:评标专家库按行业、按地区而不是按专业建立;专家面太窄;评标委员会没有依法"独立";评标、定标办法在投标书送达后确定等等问题之六:千方百计规避公开招标。

  规避公开招标主要有四种表现:一是把项目化整为零;二是把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变为邀标;三是要么限制信息发布范围,要么不公开发布信息,;四是把应当招投标的项目交给自己所属的单位完成。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