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混凝土表面粗糙(凿面)处理技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策划 >> 可行性研究 >> 正文
混凝土结构梁式转换层住宅施工技术及其可靠性探讨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5 20:52:07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几何形态和材料特性的时变性显著,同时复杂的施工荷载、不同的施工工艺、不同的施工人员素质等,都使得结构在施工阶段具有最为复杂的分析特性和最大的失效概率。据统计,我国工程倒塌事故不断发生,平均不到五天一起,而其中近90%的事故发生在施工阶段川。同时,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操作还对结构使用阶段的性能产生了一定的初始损伤,这一切都说明施工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大,所以如何规避质量风险,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是工程人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高层建筑设计中,当上下楼层的结构形式不一样时,往往通过设置转换层来进行转换。这种转换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受力相当复杂,是结构设计中的难点。同时转换层截面尺寸大,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都非常大,且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多,给转换层的施工及其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转换层的施工无疑是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如果施工控制不到位,或没有事先根据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都很容易造成施工过程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返工的重大损失。因此对于转换层的施工应该高度重视关键的施工技术问题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从而保证转换层施工的可靠性。

  一、影响施工可靠性的主要问题

  1.施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

  对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对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荷载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荷载变化的因素整体上可以分为正常因素和非正常因素。所谓正常因素是指无法避免的,在正常施工情况下一定发生的。包括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变化规律,正常的环境改变如气温变化,不可控的施工误差等因素。非正常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及意外情况的发生。施工过程中人为错误发生概率大,只有通过加强管理来尽量减少其发生的次数。施工中人为错误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控的施工误差,可控误差主要体现在定位尺寸错误、钢筋缺少、钢筋位置颠倒、钢(箍)筋直径用错等,总起来说就是“缺少”和“放错”,其发生的原因是现场质量管理没有严格把关。

  (2)施工操作错误,主要体现在没有按照正规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从而留下质量隐患。如混凝土的振捣不良而导致混凝土的密实度问题。

  (3)材料控制不严,一些不合格的材料被使用。

  (4)不正确的处理措施,表现在管理者的决策错误上。意外情况一般发生概率很小,但一旦发生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例如地震和地质情况。对于意外情况的应对,当前较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工程保险或工程担保来规避意外事件带来的风险。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人为错误的影响,也相继出现了一些险种来保障各参与方的利益。

  2.自然灾害与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有时考虑得并不多,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有时会因为其施工物品的质量不过关或者由于其质量太低劣,从而引起其转换层没有达到预期所设计的标准,并且转换层的质量在建好后还有可能受热气、风雨、雪、冻融、地震、疲劳、以及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许多高层建筑过早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和病害,甚至尚未建成时,就出现严重的工程缺陷,或者刚投入使用,就不得不进行维修。引起混凝土病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考虑洪水、地震、撞击等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钢筋锈蚀、冻融破坏、碱骨料反应、氯离子侵蚀等受到影响。

  3.设计质量严重不足

  根据国外一项统计,在民用建筑中,由于设计原因所发生的各种质量事故,所占比重高达40.1%,居于各种原因之首。我国曾对建筑行业514项工程事故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因设计原因造成的工程事故占40%.更为重要的是,设计阶段失误所造成的质量问题,常常是施工阶段难以弥补的,甚至有可能会带来全局性或整体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4.转换层大梁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转换结构层具有与一般结构层相比结构重量大、结构层刚度大、几何尺寸超大、受力复杂等特点。这样的尺寸和重量意味着转换结构组成了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它们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经济对整个结构的安全性、结构造价、施工费用等有着重要影响。但一些结构设计人员在实际进行转换层设计时显得无从下手,没有可操作、可遵循的设计思路、设计原则来进行结构设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前转换层设计没有相关的可遵循的设计准则,设计人员难以进行结构选型、截面确定、计算模型确定、计算方法确定,计算结果应用以及配筋方法的实施等一系列结构设计步骤。这种现状与我国当前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另一方面,现有的转换层设计方法,主要是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