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水利 >> 正文
关于水闸施工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作者:佚名 来源:期刊之家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9-16 21:11:14

  摘要:分析了水闸基础施工、水闸墙施工及闸室施工等关键施工施工环节,探讨了水闸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以期为水闸施工工程施工提供质量保证措施建议。

  0言

  水闸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以堤围、各类水闸、电排站为代表的水利工程设施遍布各镇街,捍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然而,水闸工程结构构造复杂,施工环节质量控制难度大,

  在施工过程中若不严把质量关,会降低工程质量,给以后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水闸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切不可马虎。笔者根据多年水闸施工经验,对水闸施工的要点作浅析。

  1 水闸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1.1 水闸基础施工

  (1)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① 成孔。为确保泥浆能保持孔壁平衡,钻机泥浆比重调整控制在1.2 左右,在淤泥层中应调整到1.3 左右。成孔时,还应注意清孔,同时,为避免清孔后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出现局部坍塌,导致缩径的产生,在清孔时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

  ② 灌注。灌注过程中,为使导管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混凝土的重量,导管应具备足够的抗拉强度。导管最下端一节导管长度要长一些,一般为4m,其底端不得带法兰盘。内径应一致,内壁须光滑无阻。同时,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与拔管的幅度与速度,导管不宜埋入混凝土过深,也不可过浅。及时测量混凝土浇灌深度,严防导管拔空。

  (2)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

  综合各种因素,可将输水廊道分3 层施工。第一层浇至廊道底板:为使第二层侧墙底部浇筑混凝土时不漏浆,浇第一层底板混凝土时,侧墙架立10cm 的悬空模板并形成标准的廊道底板抹光面的浇筑高程线。第二层浇至侧墙顶部:采用定型加工的大模板,与下层模板连成整体,模板安装位置与设计边线偏差控制在2mm,而且把廊道两边的侧墙模板连成整体,确保廊道的结构宽度偏差最小。第三层浇筑廊道顶板:沉重排架是控制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下沉的关键因素,为此应专门加工承重钢管。为保护廊道底板,钢管下部焊方型钢板[1]。

  (3)预应力混凝土闸墩施工

  预应力闸墩工程采用后装后张法施工。即在预制场地锚索组装、现场预埋钢管成孔,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设计要求强度后,进行穿束、张拉锁定。其主要工艺流程为:锚索制作一锚索运输吊装一锚索管灌浆一锚头混凝土封堵。

  1.2 水闸墙施工

  (1)刷大断面

  为使原岩体不受破坏,采用风镐剥离刷大(不得使用爆破),当刷大的断面达到设计尺寸后,对周边围岩采用高强度管缝式锚杆支护,并在顶部挂金属网,金属网的面积根据具体工程实况而定。同时,金属网必须紧贴岩面,网与网搭接长度不得少于200mm,然后方可进行喷射混凝土。

  (2)临时支护

  一般工程中,锚杆采用43×1,800mm 管缝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允许偏差±150mm。锚杆尾端应露出300mm,并且要用砂浆将锚杆孔封堵密实。锚杆应垂直巷道轮廓,最小角度≥75°。临时支护的喷浆厚度为100mm。喷浆前彻底清除浮矸、浮尘,露出稳定岩石,并清洗围岩。

  (3)墙体浇筑

  结合混凝土实际供给能力、混凝土初凝时间、水闸墙形状和每层混凝土浇筑量的综合考虑,笔者建议采用“下部水平分层、锥顶分段”的浇筑方案,即按600 mm 厚度由下向上水平分层施工,当施工至平直段的下帮顶部时,按纵向将锥形部分分为两节,每节内亦按600 mm 一层高度施工,当下一层施工完,在初凝养护后,开始施工上一层。对顶部锥形不可分层部分一次性立模浇筑[2]。

  1.3 闸室施工

  (1)预应力锚索的施工

  ①预应力锚索的布置。根据闸室结构布局,锚索的布置一般采用直束形式,即闸墩锚索在立面上沿弧门水推力合力方向呈扇形布置,其扩散中心角约14°,锚索上游端锚固于弧门

  面板前大体积混凝土内。同时,为满足施工需要,在上游端部__预留锚井和交通道。下游端为张拉端,锚固于预应力大梁上。

  ② 锚索护管的预埋和清理。首先,在混凝土浇筑时对闸墩主锚索预埋护管进行造孔。均采用承压式接头对所有连接进行焊接,保证钢管内壁光滑平顺。然后,以一根直径5mm的钢绳在锚索护管内作为锚索安装穿束时的牵引绳。将2 根

  1.5 英寸的灌浆钢管安装在护管环形段的最低部位,其中一根为备用管,灌浆管预埋引至闸墩顶部。最后,在装索前,必须将护管中的残留杂物和水彻底清除。

  ③ 锚索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