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实施 >> 勘察设计 >> 正文
浅谈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设计
作者:庄严 来源:中国论文联盟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1-7 21:51:26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优缺点,介绍打桩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以及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时试桩和桩头处理等常见技术问题进行探讨,为结构设计者在进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设计和参与试桩会议时提供 参考 。

  随着我国预应力和混凝土技术的高速 发展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房屋建筑的基础工程中。由于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具有施工工期短、成桩质量在施工时较容易得到直观保证、以及相对造价较低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本文拟在设计方面,对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进行基础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做如下探讨:

  1、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优缺点

  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更好地利用其进行基础设计。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是属挤土式摩擦端承桩,其主要优点有:

  (1)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沉降量较小,有利于应用于沉降控制要求严格的工程。

  (2)施工时单桩承载力和桩身质量较容易得到直观保证,施工后质量检测手段成熟。

  (3)桩径相对较小,从而使承台的占地面积也变小,布桩灵活。

  (4)单桩出厂节长有6~13米多种选择,施工上配置总桩长时灵活,有多个配桩长方案可选。

  (5)施工工期短,同时场地整洁、施工文明程度高。

  基于以上几个优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可广泛应用于许多地基基础。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1)其施工过程的挤土效应对于一般土层的扰动较大,很容易对周围建筑环境及地下管线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求边桩中心到相邻建筑物的间距较大;且桩与桩之间受挤土效应影响较大,设计时宜取适宜的桩距,施工时宜选好打桩路线,宜采用隔桩跳打的打桩顺序,尽量减少对已施工的桩的挤压影响。

  (2)柴油锤击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过程噪声大且拌有浓烟油污,尤其在市区中心和居民区内的施工中,有悖于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要求。

  (3)静压桩机过大的压桩力(夹持力)易将管桩桩身夹破夹碎,或使管桩出现纵向裂缝;锤击管桩施工时,桩垫如果没固定好,桩锤很容易击伤桩头出现裂纹破坏。

  (4)不宜在地下障碍物或孤石较多的场地进行施工。

  (5)可靠持力层分布不均、层面起伏较大时,容易造成现场施工时配桩过长的浪费现象。

  (6)静压桩机对施工场地表层土的地耐力要求较高,在新填土、淤泥土及积水浸泡过的场地施工易陷机,且较重的静压桩机行走时对表层土的挤压很容易对周边路面和浅基础建筑物造成一定的挤压破坏影响。

  2、施工工艺的合理选择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主要施工工艺形式有柴油桩机柴油锤击入桩法和静压桩机液压压入桩法两种。现将两种工艺的相对优缺点做相互比较如下:

  (1)对土层的扰动:静压桩机由于桩机笨重,对施工现场表层土的挤压现象比起锤击桩机来十分突出,往往对周围有浅基础的建构筑物的地基基础产生不良影响。

  (2)环境污染:锤击桩机一般采用柴油机驱动,产生的噪音与油烟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而静压桩机采用液压系统,施工时造成的环境污染很小。   (3)造价:静压桩机由于机身配重重量大,机械的进退场运费比锤击桩机要高。

  (4)打桩时对较硬砂土夹层的穿透能力:由于这两种机械对桩的施工机理不同,导致遇到较硬的砂土夹层时,锤击桩机对硬夹层的穿透能力要比静压桩机强。

  (5)打桩时的终压值控制的直观性:静压桩机的控制台配备有压力读数表,通过该表的读数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压桩时的瞬时压力有多少,方便终压控制;而锤击桩机在终压控制上是靠桩的贯入度来控制,相对于静压桩机来讲,不是很直观。

  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设计时,应了解上述两种施工工艺的特点,从而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用合理的打桩机械。

  3、关于试桩应注意的问题

  试桩就是业主、设计、勘查、监理、施工和质监站的代表一起到施工现场随机点选一根桩(或多根桩)进行打桩施工,以确认并解决打桩过程中,实际地质情况是否与地质资料符合,打桩的机械是否能正常施工,实际打桩的终压控制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等技术问题,从而确保后续打桩施工能较顺利地进行。设计人员通过试桩的过程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