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ERP热点展望项目管理篇
简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具备的十
绩效管理为什么“管”不下去
中层经一的目标管理及其工作追
房地产开发中成本不同导致的税
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研究与探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企业管理 >> 管理体系 >> 正文
项目管理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4-10-9 20:36:54
蒋介石为什么在淮海战役中一败涂地?当时他的几个精锐兵团都集中在中原,黄维兵团在信阳,黄伯韬在安徽,杜聿明、孙元良兵团在徐州,都是战斗力最强的。正确作战方案应是守江必守淮,把这几个重兵集团集中在徐州附近,可是刘峙没有及时把几个兵团集结起来,各自都处于孤立的态势。黄维兵团行动迟缓,渡河又没有架桥,行进途中不设依托,结果在双堆集被包了饺子;黄伯韬兵团在行进途中被突破割裂,孤军全歼于碾庄地区;杜聿明兵团固守待援无望,西遁被围青龙集,也被全歼。所以说态势很重要,布局很重要。因此,集团公司或工程公司机关必须协助项目部把关现场布局。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你的管理水平如何?项目一上场布置,内行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2、要认真抓好生产要素配置。项目长和项目总工等项目关键岗位人员的配置要慎之又慎,要选合适的人办合适的事,特别是项目长要懂行,要有经济头脑,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要善于与人相处,要廉洁奉公,有的项目长什么时间去检查,都在现场,有的整天找不到人,给人的印象很不好;在队伍安排上要贯彻专业化原则,尽量选用干过同类工程的队伍,用熟手会使管理事半功倍;在初期投入上要统筹兼顾,一次到位,克服小农意识,纠正凑合、观望心态,该投入的坚决及时投入,一开始决心不大,丧失主动和时机,中间再搞添油战术,一步被动、步步被动,最后往往是付出十倍的代价亦于事无补。要在充分认知项目特点和各构造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编制科学的施工网络图计划。施工计划要实事求是,并有一定的超前性,长计划短安排,该先行的要先行,该同步的要同步推进,防止月月编计划,月月完不成。

  3、要根据项目实际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制订切合实际的管理奖罚措施,并坚决执行,使项目上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始终运行在有序、受控的轨道上。

  四、自主创新,攻克难关的原则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机和活力的体现。我们国家是大国,地质条件又最复杂,总公司去年完成1300公里的桥隧,能把小国家都打通了。今年在建10公里以上特长隧道有20多座,各种复杂结构的桥有50多座、深水基础桥也有50多座,大吨位箱梁的制运架达到280公里以上,客运专线的沉降控制和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对我们的施工能力也是重大考验。在这种情势下,光想一味借鉴现成经验不现实,而是要靠我们自我创新,原始创新。确实把科技部、工程部和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组织起来,把实践中的一些课题拿出来,外请科技专家帮助,以我为主解决复杂地质施工问题,解决构造物沉降问题,解决基础处理问题。

  加强技术创新,应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各种构造物的基础处理在技术上要绝对可靠。如路基软基和膨胀土处理、黄土隧道基底处理、采空区处理、桥梁钻孔桩清孔、钢筋笼的放置和水下混凝土灌注都不能出一点问题,万不可在河滩上建楼房,在沉降不可控的基底上修高速铁路。否则就会造成我们无力承担的后果。

  2、要形成长大隧道施工通过特殊地质和快速施工的技术能力。要确保瓦斯隧道的施工安全;要突破石英含量高的花岗岩、石英砂岩的钻爆技术问题;要真正形成地质超前预报的能力;要真正掌握排堵结合的治水方法;要认真探索千枚岩、膨胀土、黄土隧道变形规律;对岩溶地段的溶洞处理在安全质量上应十分可靠。

  3、要解决好32米、40米、56米移动模架制梁和900吨梁制运架的机具和施工工艺问题。

  4、要攻克无砟轨道的施工机具、工艺、方法和检测问题。

  5、要全面掌握客运专线的质量标准、施工规范、检测要求,以及相关的各种问题。有些单位把制架梁改为移动模架,对此应有慎重全面考虑,移动模架出了问题可不得了,它的好处是可以移动倒用,但质量要万无一失,质量出了问题就不好处理了,炸都炸不掉。

  解决上述重大技术问题的途径:一是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土建技术很难引进,设计、施工单位一定要树立创新的意识,我们的创新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改进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是借鉴、模仿。改进就是创新,不要总想发明创造,要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边实践边改进,积少成多,推动技术进步。所谓创新,关键是要率先模仿。特别是对客运专线技术,要虚心学习国外成熟的技术和工艺,掌握客专试验段的施工成果,在高起点上创新,少走弯路,不要一切从头摸索,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在借鉴模仿过程中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三是从外部借脑。聘请路内外以及国际上的大师级专家指导我们攻克难关。专家不是万能的,主要提供理论依据,帮助我们把关,具体实施方案要靠我们自己去思考、去制定、去完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