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企业管理 >> 市场与业务 >> 正文
建筑市场中的政府信用问题研究
作者:佚名 来源:考试吧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5-24 12:31:40

  摘 要:本文从政府的角度针对信用危机产生的源头,从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法规体系、保证政策制定的科学合理性和稳定连续性以及建立信用档案数据库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意见。

  1前言

  在利益机制的直接驱动下,我国社会信用意识一度淡化,建筑施工领域相互拖欠的现象十分严重,业主资金不到位即开始进行招投标甚至施工,建筑企业为了垫资,一方面拖欠材料供应商、农民工工资,另一方面拖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使其利益严重受损。还有不法建筑商置工程安全质量于不顾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这种日趋恶化的信用状况,直接导致业主与施工企业之间,施工企业与协作单位、信贷机构之间缺乏信任,建筑企业运行质量下降,交易风险突出。

  追根溯源,大多数业主的对工程款有意无意的拖欠成为导致建筑市场信用缺失的源头所在。不难看出,信用缺失往往发生在投资主体上,而在我国,欠款最多的投资主体却往往是政府。以四川省建设厅的统计为例,截至2004年4月30日,全省共拖欠工程款97.18亿元,仅政府拖欠工程款就达50.77亿元,占拖欠总额的52%,拖欠农民工工资3.3亿元①。这是一个既可笑又不争的事实,作为公众权利代理人的政府本应行使的是对建筑市场的监督与管理的职能,到头来却沦为拖欠工程款的“罪魁祸首”。政府失信于企业,导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资金链断裂,政府形象受损,也给诸多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政府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扞卫者。无论是社会团体、组织、企业还是个人,在社会、经济交往中都应遵守信用准则,但信用不是靠单个的组织、团体或个人来维系的,而主要是靠政府通过法令、法规来确立和维护。对破坏信用违反信用规则的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政府可以对其给予制裁或惩罚,而企业信用、公民信用则不具有这种功能。一旦政府行为失信,违规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将直接影响市场信用。

  政府信用缺失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中的导向性并不明确,提及2003-2004年在社会产生极大影响的农民工“讨薪”一事,人们对于政府信用的看法更多甚至还是负面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长期以来政府职能以监管为主,忽略了树立政府信用的品牌意识

  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任务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和引导手段规范建筑市场,形成有序的建筑生产过程,确保建筑业的良性发展。和我国有很大的不同,工业发达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设主管部门有个很明显的特点:他们不是站在企业的对立面,不是领导机构,而是服务机构。无论是建筑法规的规定和实施,国内建筑市场的管理,还是国外建筑市场的开拓,无不体现出政府的服务职能②。而我国,受几千年以来传统的“官本主义”思想的影响,许多政府官员对于政府行为的意识仍然狭隘地停留在为官为权,政府说了算的层次,有的时候政府的权利甚至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为民服务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贯穿到政府机构的行为当中,政府的“管理”职能远远超过“服务”职能。显而易见,一个“人本为主”的政府机构与一个“官本为主”只知道发号施令的政府机构相比,人们更加期待的是一个以服务为宗旨,能够为企业的有效运作创造便利,尽快使其实现利益期待的政府,相比之下,前一种政府机构的诚信更容易确立。

  在我国,鲜有政府会想到怎样去树立自己的政府信用,政府往往认为做好其分内事、完成监管职能就够了,忽略了其对社会诚信道德的引导作用。诚信更深层次还是属于道德范畴,当一个良好的标榜成为创建社会诚信的主流时,我们才能期待真正信用时代的到来。

  3政府对自身行为约束不够,开始出现信用危机

  在建筑市场的诚信建设中,政府首先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能,“人无信不立”,政府也如此,对建筑行业的相关企业而言,政府既是统筹全局的监管者,也是一个鲜明的榜样,一次政府失信所带来的负面的社会效应远甚过一次个体行为的失信。政府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在:

  (1)政令的朝令夕改,言而无信③

  制度的重要功能是给定市场主体的行为约束条件,政府对其决策将产生的后果考虑不周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我国某些地方,政策的朝令夕改问题尤为严重。我国社会的诚信度正处于一个普遍上升的阶段,但还远没有发展到一个高度讲究诚信的社会,一些旧的体制仍然存在或产生负面影响,而新的社会规范还没有及时形成,政策的频繁改动,极易引发人们的短期化行为,诱发人们通过采取非诚信的行为来获利的动机。加之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往往是一元化的,往往具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