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企业管理 >> 信息化 >> 正文
谈对建筑工程信息化发展的分析
作者:孙英智 来源:中国论文联盟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9-5 12:51:34

  【摘要】在建筑行业中从设计到施工到后期维护,各个环节计算机技术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在施工阶段涉及专业广、管理项目繁多、工期紧张,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专业软件的应用对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效果显着。

  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已经被广泛应用,当然在建筑业也不例外,在建筑行业中从设计到施工到后期维护,各个环节计算机技术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特别是在施工阶段涉及专业广、管理项目繁多、工期紧张,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专业软件的应用对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效果显着,从而使专业软件在施工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广泛应用,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中都计算机技术都发挥着重要辅助作用。

  一、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要想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在施工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针对建筑施工的流动性、个别性、复杂性,必须事先制订好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使流动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相互协调配合,这样才能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职能。一直以来,我们通常使用横道图的计划方法来编制施工组织计划,虽然该方法编制起来比较容易,但工序间的关系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工序间如果出现逻辑错误便很难发现,因此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施工工序简单的小工程。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科学的计划管理方法,近年来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各国施工管理者都对它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价值表示认可,它以缩短工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目标。通过实践证明,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一般能缩短20%左右的工期,降低10%左右的生产成本。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降低工程项目管理成本。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②注重知识管理。发挥知识、信息、文化等软要素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③有利于积累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培养职业项目经理。④提高组织能力。采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减少了人为的信息过滤,使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更流畅。

  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对于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应用面积很广。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施工机械的统一调配管理,现场施工的即时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现在已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建筑结构计算软件(PKPM),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工程造价管理系统,PROJECT概预算管理系统等软件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加企业运作效率。企业的信息化工具也从传统的电话,传真发展到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如管理信息系统(MIS),主管信息系统(EiS),事务处理系统(TPS)等。同时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广泛使用我们的建筑企业可以将一些应用系统与其连通,可以发展出一系列新的途径。建筑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网站,向外界展示企业的功能与服务,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将侧重于生产过程的检测控制与整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比如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在异地解决在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这就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工作组,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和协作的平台,建设的三方通过网络直接交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现代的信息技术有利于与企业各层次之间的磨合与交流,完成层与层之间的无障碍沟通。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在于:使企业始终保持最新的信息来源拓宽市场、降低成本、增加合作机遇、改善企业风貌,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现方式:实现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在其基本模型下,必须综合考虑管理手段和方法、投入要素和信息资源、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的集成化等。

  三、建筑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管理中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完备的适当的数据库,没有高度的集成,不利于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国外的软件开发在工程化、标准化上比较先进,即使不同的人员使用两种不同的开发工具,编码的风格都是一样的,这样就好像是一个人使用同一种语言开发的一样.而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备的数据体系,也不具有统一的公共基础数据编码,由于软件开发企业混乱生产出的产品也不具有统一的软件数据接口,因此在不同的系统中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料等标准也不一致,这样便会经常出现流程管理遗漏的现象,使计算机计划技术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数据标准的环境是信息化普及的一个关键瓶颈。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推广,需要企业对信息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现在我国企业对信息化普遍认识不足,项目管理软件在应用推广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企业不愿意加大投入去改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认为其成本过高,而且其无法在短期内就发挥出作用,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反而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